广东省自考本科能考研究生2022已更新(刚刚/详情)

最近总是看到一些“青少年自杀”的新闻,真是让我触目惊心。

11月28日,赣州瑞金市14岁男孩从高楼坠落,抢救无效死亡;

10月30日,崇义中学17岁学生在校期间坠楼身亡;

7月14日,年仅17岁男孩在学校走廊,站上木凳从阳台坠落身亡;

3月9日,16岁少女在学校期间发生坠楼,经救治无效死亡......

这些事件中,孩子的年纪不过16/7岁,转念一瞬间,鲜活的生命就消失殆尽了。

《2022年中国青少年自杀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 10 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会议由学院研究生会第二届主席团成员周立冈同学主持,各年级研究生代表以及研究生会工作人员等3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广发老师、学院团委书记张鹏程老师出席会议。(全体起立奏唱国歌)会议开始,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杨玥敏同学代表校研究生会致辞。

从中国卫健委年鉴的数据中也指出:自杀是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3大原因,仅次于事故和凶杀。

说实话,看着这些庞大的数据,不仅让我震惊,更觉得后背发凉,很难相信这些本应该享受花样年华的孩子,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放弃美好的生命。

那青少年为什么会出现自杀倾向?

01

大人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们一般都认为,一个人一定是经历了某些巨大的苦难,才会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但对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轻生的导火索,其实都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眼中芝麻点大、不值一提的“小事”。

曾经有一个新闻:孩子因被妈妈教育批评,羞愤之下打开车门在天桥上一跃而下。

原因是学历的提升,学历的提升带来的优势是实实在在的:相对本科生高一些的起步工资待遇、对于学历有硕士门槛的工作、一些大城市的人才落户补贴优势;一次重新选择院校专业的机会:满足再次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愿望;在校园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考上研后能够继续在校园里深入学习知识;一次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考研同样可以让你站上更高的平台,同高考一样是一次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妈妈接他回家路上在车内进行批评教育,孩子一直解释这件事的原由,但妈妈一口咬定是他犟嘴狡辩,孩子想下车冷静也不让,于是当车开到天桥时,悲剧就发生了......

在家长看来,只是批评了孩子几句,不至于怎么样,但在孩子心里,父母的话却像针扎一样让自己难受,解释被当做辩解掩饰,想下车冷静也会被看成在逃避问题,索性就做出了让人痛心的决定。

《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现状调查研究》的数据指出:

家庭矛盾、学习压力,是青少年自杀的主要诱因,占比33%和26%。

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因为荷尔蒙的原因,导致情绪容易激动。

如果这时候我们没有察觉他们的情绪异常,还一直跟孩子“较劲”,反而会迫使他们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自残甚至是轻生。

02

看似毫无征兆,实则“蓄谋已久”

有一项针对上海2500名小初高学生的调查发现:

有18.16%的小学生曾有自杀的念头,这个比例到初中就上升到了24%,高中更是上升到38%。

而且,绝大多数有过自杀经历的孩子都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向身边的人表达过自己要自杀。

由此可见,大多数孩子选择自杀时,内心都是非常决绝的。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内心会变得更加敏感脆弱,其他人的刺激就如同雪上加霜,会让他把原有的问题放大。

当问题大到孩子无法承受时,他们就会选择逃避,而自杀,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可以永远逃避,甚至解脱的方式。

就像心理健康专家简·皮尔森博士所说的

青少年没有生活经验,不知道痛苦只是暂时的,难关总会渡过的。在孩子眼里,他们宁愿死,也不愿忍受当下的痛苦。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01

父母要学会观察

比如之前发生的“成都49中坠楼”事件。

男孩其实早在出事前几个月就已经有过表示,说过“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甚至还多次说过自我贬低、否定的话。

美国精神科医生,曾用八个词来形容自杀的人的心理状况:

无助、无力、无望、无用、没有价值、没有目标、没有意义、没有所谓。

在这样的心态下,想要自杀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向外界发出很多“警告信号”:

01

谈论或描述自杀:在社交网络或者聊天中,表达“想要离开”或自我贬低的言论

02

退出社交:减少和断绝与外界、他人的联系

03

情绪波动:心情反复无常,容易激动

04

遇到小事就奔溃:做什么事,都很悲观、失落,甚至嚎啕大哭

05

日常生活改变:吃饭、睡觉、出行等作息,都跟之前完全不同或者有了较大改变

06

有自残、自杀倾向:时不时做一些危险的动作、事情,甚至伤害自己

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行为或举动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千万不要选择忽视,必要的时候,我们和孩子看上去平常的对话,也许都会成为孩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02

父母要学会引导

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会因为小事而轻生,是他们心理素质太差、情绪管理和抗压能力都不行。

但事实上,孩子因“家庭矛盾”“学习压力”自杀,瞬时发生的小事只是导火索,根源在于孩子对父母、对生活的失望。

就像那个因为学业压力大而自杀的12岁姑娘。

作出决定之前,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了遗书,上面巨大的“我恨你们”,就表明了孩子对父母的失望。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我经常参加研究生就业分享会。分享会上,研究生们自豪地介绍自己丰富的简历和拿到的一把offer。然而,听着听着,我有些困惑:在中期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时,研究生们纯粹地介绍着自己的科研进展,仿佛处于一个纯学术的世界。但为何在就业分享会,突然冒出来那么多实习经历?拿到一大把offer,也许能证明这位学生很优秀。但是,哪来那么多时间网申和外出面试?他的一大把offer分布面很广,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其实,在悲观的孩子眼中,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周围的世界不够好,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才导致了他们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世界。

所以,想要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真爱生命,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曾提出情绪ABC理论,他认为:

挫折、难题本身并不是糟糕情绪的直接诱因,人们对挫折、难题的认知,才是导致糟糕情绪的原因。

换句话说就是,当孩子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想要自杀时,真正的原因不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是他对事情的看法。

所以,想要帮助孩子,就要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事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教孩子正确归因,将困难、挫折控制在“这一次”的范围内,告诉孩子:这只是偶尔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错,人生也还有很多次机会。对在校生,将通知其所在学校,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在博士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事实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3.对在招生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违反有关规定给招生工作造成损失的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追究责任。4.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十二、其他1.以港澳台身份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请按照《2023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简章》执行。2.我校博士生研究生招生考试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也不提供往年试题。

这样一来,孩子会更乐观,出现焦虑、自我否定、自杀念头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最后我想说,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青春,健康平安的长大。


华南农业大学MPA研究生
返回列表
上一篇:河源山东教育类在职研究生2022已更新(刚刚/详情)
下一篇:佛山哪个mba联考辅导好2022已更新(刚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