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管理类专业在职研究生2022已更新(刚刚/详情)

最近负面的事情太多,太压抑。

网络舆论也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地方。

而且也有朝着现实蔓延的态势,很让人担忧。

这篇文章有一半是昨天写的,本来是想昨天发,但因为昨天刚好是每个月底例行交作业的时间,不太适合写这么敏感的话题。

所以就推迟1天发,正好也让我自己情绪冷静冷静,我还是尽量从理性的角度来写。

现在发泄情绪的文章很多,不缺我。

但还能坚持理性分析和思考的文章很少,所以更需要我在这个时候,得能顶住压力,坚持发出一些理性的声音。

包括这篇文章,我会用大量数据来分析论证。

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

首先,局面演变至此,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

一些地区的防疫乱象,我也十分反感。

我也很能理解,一些人被长期“静态”后,对防疫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我之前也说过好几次,“静态”100天是已经超出正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要我被“静态”100天,我也会心态炸裂、情绪崩溃。

我们没办法强求一个被长期“静态”的人,还能保持理性。

但我们在情绪宣泄之后,还是应该重新冷静一下,去稍微理性思考。

我们至少有一个共识,是希望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乱起来。

我们的情绪宣泄,至少还是得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

一些地方有问题,应该被批评。

但有问题就去批评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人煽动利用,把矛盾激化,上升到整体对立,出现失控的局面。

那样只会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对我们所有人都不好。

国家防疫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和健康。

但各地方的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在执行的过程里,出现各种混乱,把防疫扭曲变形,出现一些让人十分愤怒的事情。

我觉得这已经违背我们坚持防疫的初衷。

我们坚持防疫,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不受疫情影响,可以正常生活,就像去年那样。

而不是当前这样,变成越来越多人受疫情影响,从一刀切,变成一刀一刀切。

当防疫影响的人越多,那么防疫的阻力就会越大。

这是人性的必然。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3月份,上海都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认为其他地方能做到?

我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

这个就是我之前跟大家说的,我的一些疑虑。

现在我最担心的局面,还是出现了。

疫情影响的范围越大,容错率越低,就越容易出现问题,引发人们的反感。

再加上,我们的舆论太多宣传奥密克戎流感论的观点,而被长期“静态”的人,也会更愿意去相信奥密克戎流感论。

于是,就越来越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已经没有多大危害的病毒,去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来防疫。

现在事情演变到这个局面,要继续坚持防疫的难度越来越大,代价也越来越大。

这使得我们可能会因为防不住,而被迫放开,而不是以有序的状态去逐渐放开。

那样我们就会付出更大的躺平代价。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民众、社会、舆论、医疗体系,都还没有做好承受躺平代价的准备。

很多人有一种错觉,认为国外没有疫情了。

特别是最近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观众爆满,还都不戴口罩,很容易给人一种觉得,觉得国外没疫情了。

我们一些人被封在家里,看着电视里世界杯国外爆满的场面,就更容易心态失衡。

但国外真的没疫情了吗?

这个我们还是得用数据说话。

今天文章,我主要从日本近期疫情数据,还有日本的超额死亡数据,来做一个论证分析,看奥密克戎对整体社会的危害程度会有多大。

我通过这些数据,不是在呼吁重新严防严控。

因为,防疫的代价在不断上升,当防疫成本和防疫难度已经大到某个临界点,客观上已经很难坚持防疫的时候,我们早晚也是会放开,大家对此应该也都有预期。

但支持放开的人,也应该实事求是去正视国外的疫情数据。

哪怕我们不得不躺平,我们也需要了解清楚躺平之后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不能对国外的疫情数据视而不见,把自己眼睛遮起来,就认为疫情不存在了。

觉得躺平之后,生活就可以恢复正常,经济就会好起来。

如果我们抱着这种天真的想法,一旦躺平之后开始付出巨大代价的时候,会因为现实和心理预期过大的落差,而更容易陷入恐慌、会更加情绪化。

到时候我们的舆论、社会,也会有更多的怨言。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预期管理,对躺平放开之后,可能需要承受的代价,要有所准备。

这样,我们在面临不得不躺平的局面时,才不容易出现混乱,也能让民众基于重视,积极做好个人防疫,来尽可能降低躺平的代价。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主要是给大家做一个预期管理,让大家对躺平之后需要付出的代价,有一个心理准备和预期。

新冠病毒并不会对我们特别优待,以日本、韩国、香港等地的数据看,我们如果躺平,第一轮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代价,是躲不过去的。

我们的医疗资源比日本、韩国要匮乏得多,躺平之后所付出的代价,只会比日本韩国严重。

这一点,我们还是不要有侥幸心理。

国外一些地方是已经变成数据黑洞,只看数据会觉得没有疫情。但会有很多老人,以“自然”的名义,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死去。

这是超额死亡,不是寿终正寝。

这个可以从日本疫情数据和超额死亡数据看出来。

开始今天的正式分析。

(1)日本疫情数据

日本共同社在11月24日报道,日本上周新增感染人数增加18%,达到59万人,连续三周居全球首位,韩国和美国紧随其后。



同时,美国一周死亡人数2202人,较上周减少5%,但仍全球最多。

日本一周新增死亡人数702人,较上周增加27%,位居全球第二。

这是日本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根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全国新确诊新冠感染者10万2829人。这是自9月14日的约2个月以来再次超过10万人。

日本已开始正式进入感染扩大的“第8波”疫情。



我们再来看历史统计数据对比图。

图里上方是新增感染人数,数值看左侧蓝色数字。

下方是新增死亡人数,数值看右侧红色数字。



该图是名为gregory travis的外国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去制作各国的新冠疫情数据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今年日本已经经历了3波疫情,今年2-3月一波,7-8月一波。最近11月开始第三波。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今年这3波疫情,新增死亡人数,都远超去年和前年加起来的5波疫情。

这是因为,日本今年开始躺平了。

并且,今年日本这3波疫情,都是奥密克戎引发的,新增死亡人数都远超去年德尔塔和前年的原始毒株。

这说明,虽然奥密克戎在普遍打了疫苗和重复感染的前提下,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只有千分之二左右,但由于奥密克戎传染性远强于德尔塔,再加上躺平之后,短时间内感染人数远超去年同时期水平,所以实际新增死亡人数反而变多。

这也是为什么,奥密克戎虽然当前死亡率已经接近流感,但同一时间段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是流感的7-10倍。

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短时间内感染的人数远大于流感。

日本2019年流感死亡人数是3571人,但日本今年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3万人。

美国每年流感死亡人数是2-7万人,但美国今年因新冠死亡人数是25万人。

此外,日本两波疫情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而且疫情低谷时期的新增死亡人数底部在抬高。



去年12月,日本疫情处于低谷周期,新增死亡人数接近于0。

3月疫情峰值后,就一直回落到今年7月,才开始新一波疫情,间隔时间有4个月。

而8月疫情达到峰值后,才回落到11月,就开始新一波疫情,间隔时间只有3个月。

并且,今年6月,日本疫情低谷周期的时候,每日新增死亡人数只有30人不到。

但今年10月,日本疫情低谷周期,日新增死亡人数仍然维持在50人左右。

疫情低谷的最低死亡人数,在抬高。

这说明奥密克戎的变异,并没有越来越弱的趋势。

而且,在已经不断重复感染的前提下,且已经有大量高危老人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这个新增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然后,网络上有不少人说,这些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都是本来即将自然死亡的老人,在感染新冠后死亡。

他们意思是这些老人并不是因为新冠才死亡,本来就要死了。

关于这一点,可以来看日本的超额死亡人数。

(2)日本超额死亡数据

所谓超额死亡人数,就是把当前每年的死亡人数,跟往常年份去做对比。

看多死了多少人。



日本共同社在11月10日报道称,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在会议上出示估算结果称,显示死亡人数超出往年水平多少的“超额死亡”在8月为1.2万~1.7万人。不仅是感染新冠直接导致的死亡,而且受医疗告急影响,有人无法获得医疗机构救治而死亡,这类死者也有可能激增。

而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8月死亡总人数为13.5万人,感染新冠死亡人数超过7000人。



你能干这个活吗?身体不会累坏了吧?还有时间照顾家庭吗?再比如,如果你通过美化简历的方法混进了一个公司,进去后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无能力也不行。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三,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有很多学生都会和别人攀比:在学业上取最低标准(“别人只是发了某某大学学报也能毕业”“别人没有发论文也能毕业”),而在要求导师放自己外出实习上取最高标准(“别的导师放自己的学生外出实习”)。这样的说法、做法,在导师那儿就造成了张力,带来了困扰。

我自己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网站,查了下2019年8月的日本人口统计数据。



结果显示,日本2019年8月的死亡人数是11万人。



我再往前查了下。2016年至今,日本每年8月的死亡人数。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事实。

考生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任何责任。05博壹PhD学费标准、奖助学金、住宿情况和培养所在校区(一)学费标准非定向生10000元/年;定向生20000元/年。(二)奖助学金为了激励研究生入学后潜心钻研,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以社会资助为辅、以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金体系。日本往年的8月,平均死亡人数是11万人左右。

即使有战后婴儿潮和人口老龄化因素,隔年的8月份死亡人数,自然增长为3000人-5000人,不可能一下子突增2万人的超额死亡人数。

而日本2022年8月的死亡人数,比2021年8月,多死了1.96万人。

比2019年8月,多死了2.56万人。

所以,我们即使按照比2021年8月的超额死亡人数1.96万人计算,即使按照往年自然增长3000-5000人死亡,那么今年8月,日本因新冠疫情所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也会在1.3万人~1.6万人。

这跟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估算的8月“超额死亡”在1.2万~1.7万人,是比较接近的。

而且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自己都说了,这个超额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感染新冠直接导致的死亡,而且受医疗告急影响,有人无法获得医疗机构救治而死亡”

其实,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统计已经是比较保守。

因为今年这个超额死亡人数,不应该按照去年数据计算,而应该按照2019年还没发生疫情时候的数据计算。

因为去年8月,日本也有发生一波疫情。

所以,日本去年8月已经有6000人的超额死亡人数,这同样也是新冠疫情因素所致。

相比2019年8月,日本今年8月超额死亡人数是2.56万人,因为2020年8月的死亡人数跟2019年保持一致,假设2021年和2022年,都自然增长3000人死亡。

那么日本今年8月,相比疫情前,超额死亡人数应该为1.9万人。

为什么日本8月的超额死亡人数会这么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较为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02博壹PhD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及学习方式(一)招生专业、拟招生人数详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包含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人数,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人数为准,可能会有调整。

因为8月是日本上一波疫情的高峰期。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今年8月,日本最有名14家医院联合发出红色警告,提到由于灾害级的第7波新冠疫情,导致医疗崩溃。



这份声明里明确提到:“当前,新冠疫情之外其他病症诊疗已受到严重影响,手术和入院已出现停止和延迟。”

“特别是急救医疗已经进入崩溃状态,应答救护的时间是正常状态的数倍,无法及时搬运送医的情况显著增加。”

“本来能够拯救的生命,却救不了”

所以,日本8月超额死亡人数激增近2万人,根本原因,就是疫情大爆发后,出现医疗资源挤兑,让其他病患得不到及时治疗,原本不用死的生命,因为疫情间接死亡。

躺平之后也会出现次生灾害,而且更多。

(3)疫情是超额死亡主导因素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今年6月的人口动态统计月报。

报名费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的报名费均为120元/人(不含网银手续费)。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只完成报名,没有缴纳报名考试费的,本次报名无效。完成报名流程后,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四)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其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其中有一项,是把今年每个月份的死亡人数,跟去年同月做比较。

因为该图数据只截止到6月,我就手动把8月死亡人数为13.5万人加上。



从图中可以看到,今年2月-3月,日本的死亡人数,也比去年有明显的超额死亡人数,同样也是接近2万。

去年2月-3月,日本的死亡人数在12万左右,今年2月3日,日本死亡人数是接近14万人。

而恰好,今年4月-6月,日本死亡人数跟去年的曲线就很接近。

然后到今年7月-8月,随着疫情高峰到来,超额死亡人数又出现了。

在疫情低谷的月份,超额死亡人数很少。

在疫情高峰的月份,超额死亡人数很多。

这其实已经充分说明,疫情才是导致日本超额死亡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日本今年8月,因新冠死亡人数为7000多人,而超额死亡人数是接近2万人。

这说明,感染新冠死亡的老人,并不是“寿终正寝”,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提前死亡,是额外增加的死亡。

并且,在新冠死亡人数之外,有其他大量人,因为医疗资源挤兑,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出现超额死亡人数,这部分人比新冠死亡人数还要多。

这都是从日本官方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来的结论。

希望大家不管支持什么,都是需要正视国外的疫情数与其花时间复习英语,还不如先把小论文发了,把大论文写好,再在研二暑假做一份为期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实习,研三还有充足的时间找工作。学会取舍还表现在早早地想清楚自己究竟要考公务员还是要去企业工作或者读博士,究竟要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从事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海投”简历会花很多时间,照理讲不会构成太多的影响——反正浪费的是学生自己的时间。但问题是,在并非理想化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两头不着杠”的情况,即完不成学业,或者导师对学生这么做很不满。第二,考虑清楚:什么是理想的offer?公司的名字好听?给的钱多?公司是白给你钱的吗?公司给你100万元每年,你至少得给公司挣几百万元才能证明你存在的合理性吧?据。

我们如果以日本数据去推演我们躺平后的数据,假设我们医疗资源跟日本一样丰富的话。

日本人口是1.26亿,我们14亿人口是日本的11倍。

共同社报道,截止11月21日,日本今年以来的累计死亡病例已经超过3万例。

那么我们简单计算,日本今年平均每天死亡93人。

假设我们躺平放开,在第一年,平均每天会因新冠死亡1023人。

同时,日本今年8月因新冠死亡人数的峰值是单日新增293人,假如我们躺平放开,疫情高峰期,单日新增死亡峰值会达到3223人。

这不是本来将要自然死亡的老人,感染新冠后才被算入新冠死亡人数,而是额外提前死掉这么多人。

并且,躺平之后,因为大量新增新冠患者,会挤兑医疗资源,所以其他病患得不到及时治疗,所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会比因新冠死亡人数还多。

这都还是建立在,我们整体医疗资源跟日本一样好的前提。

而事实上,我们有大量县城、乡镇、农村的医疗资源是十分匮乏,因为我们的医疗资源是集中在大城市。

很多县城甚至都没有一张ICU病床。

所以,一旦躺平放开,我们的疫情数据,恐怕会比日本要严重得多。

一些鼓吹奥密克戎流感论的人说,得了新冠不需要ICU病床,是严重误导。

很多有基础慢性病的老人,得了奥密克戎后,很容易导致现有病症恶化,而需要ICU病床,一旦没有ICU病床,出现重症之后死亡的概率很大。

我们可以再来看香港的数据。

很多人说香港放开了,现在大街人头攒动,也说没有疫情了。

但实际呢?

截止11月24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过去一星期,平均每天确诊病例为7900宗,较上个星期上升约24%。死亡病例亦在过去一星期相应上升14.7%,达到78宗。

过去一周,香港每日平均新增1128人感染,平均每日新增11例新冠死亡病例。

香港今年3月疫情峰值的时候,一天新增死亡病例200。

在付完躺平的代价后,高危老人群体死了一轮后,香港的疫情的死亡数据才降下来,但过去半年,基本也保持每日新增10例左右的死亡病例。



香港人口741万人,我们14亿人是香港的189倍。

简单推算,按照香港数据,假如我们也躺平的话,疫情峰值我们全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可以达到单日200*189=3.7万人。

香港这个疫情峰值的死亡数据是比较夸张的,跟香港人口密度大,主要是养老院里的老人死亡有关。

按照香港数据,即使付完第一波躺平代价后,我们也会保持大半年,常态化日新增死亡2000人左右的水平。

再看对岸的数据,在今年6月疫情峰值期间,对岸日新增死亡也超过200人,在付完第一波躺平的代价后,过去这大半年,对岸日新增死亡也保持在50人左右。



对岸人口2300万,我们是其60倍。

以此估算,我们疫情峰值期间,日新增死亡人数可以达到200*60=1.2万人。

付完躺平代价后,会保持大半年的常态化新增死亡人数50*60=3000人。

这也还是建立在对岸医疗资源整体也比较丰富的前提。

我们如果一下子躺平放开,数据大概率会更糟糕一些。

我自己综合我们周围的疫情数据分析推算。

我们如果躺平放开,在第一轮疫情冲击里,可能需要有半年的时间,会保持每日新增至少5000人的死亡人数。

在大半年时间里,累计死亡上百万人后,付完躺平的代价,有基础慢性病的高危老人死了一轮之后。

我们可能才会跟现在躺平国家一样,把死亡人数降下来,但仍然还会保持每日新增2000人左右的常态化死亡人数。

在这样来回重复感染,持续不断。

一直到大部分有基础慢性病的高危老人群体,基本死得差不多了,估计疫情新增死亡人数才会大幅度缩小。

所以,我有时候也不得不怀疑,现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明知道躺平代价很大,仍然坚持躺平,除了他们没能力防疫之外,是否存在趁机减少老龄人口的可能性。

至少,从结果来说,躺平国家是已经达到这个效果。

在病毒一轮又一轮的重复感染下,有基础慢性病的老人,只能不断加速死亡。

这是明摆着的结果。

如果躺平国家是有这方面目的,那毫无疑问,这是反人类,缺乏人性。

而且,他们这样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老年人持续加速死亡的同时,年轻人在反复感染之后,出现“长期新冠”后遗症的数量也在增加。

他们这样做,并不能起到所谓优化人口结构的效果,反而会拉低全社会的健康水平,等于让整个社会都得了慢性病,在持续放血。

以上,都这还是都只考虑新冠死亡人数,还没有考虑超额死亡人数。

考虑到我们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问题,一旦躺平放开,我们的超额死亡人数会更多。

而且也还没有考虑“长期新冠”后遗症这个更关键的问题。

但仅仅只是新冠死亡人数,所带来的躺平代价,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即使有人支持躺平,也应该了解,躺平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4)其他一些啰嗦话

今天文章,我主要以日本疫情数据来举例,其实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数据基本大同小异。

我后面有空,也可以跟大家分析一下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的疫情数据,比如新加坡虽然疫情数据看上去挺好,但其实超额死亡人数也挺多的。

比如,今年新加坡截止9月份,新冠死亡人数789人,但今年前9个月,新加坡相比2020年的超额死亡人数是达到了3380人。

东亚国家和地区,整体来说,还算是有比较认真去统计疫情数据,比如日本的超额死亡人数每月都有统计,所以还比较直观。

而像美国,虽然仍然是疫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已经基本不主动核酸检测,只有出现比较严重症状,才会核酸检测。

所以美国的疫情数据已经是比较水,但这也算好了。

印度、中东、非洲这些国家,则完全是数据黑洞。

对这些国家来说,人口结构比较年轻,所以能撑住,只要不检测、不确诊,就不会有疫情。

只不过,很多因疫情死掉的人,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死掉了,没有新闻报道,没有数据统计,我们就看不到他们的疫情所带来的伤害。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为什么卡塔尔世界杯,人头攒动,一点都没有疫情的样子。

因为我们从比赛直播里只能看到他们躺平放开之后的正面。

我们并不会去直播他们的医院,所以自然看不到他们躺平之后的负面,看不到他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包括我们看香港,如果只看街头的人流量,觉得没有疫情。

但实际上香港保持好几个月平均每日新增10例新冠死亡,这以我们人口基数,就会变成每日新增1890人死亡。

凡事都有代价,只能是去权衡利弊做取舍。

我们国家防疫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和健康。

但防疫也需要付出代价。

去年我们防疫做得比较好,能做到严防外部输入,这使得疫情在我们内部,只是零星个别爆发,每次一爆发,也能第一时间控制住,很少外溢。

因为防疫影响到的人占比很小,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能支持防疫。

但今年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更加难防,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今年疫情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让疫情防控,对越来越多人造成影响。

这使得疫情防控,所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所以,我是一直认为,坚持动态清零的基础,就是要确保疫情能第一时间被控制,要确保大多数人的生活不受疫情影响。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坚持下去。

但我还是希望呼吁躺平放开的人,至少能做到正视国外的疫情数据。

呼吁放开不是不行,但至少得有知己知彼的态度,要做到实事求是。

不能为了呼吁放开,就自欺欺人的觉得,国外没疫情了,或者过度轻视奥密克戎,觉得奥密克戎比流感还不如。

以这种心态,一旦放开之后面临代价时,很容易因为心理预期和现实落差过大,而走入另外一个极端。

我们如果从整体角度考虑,是可以理解防疫的必要性。

但在防疫过程中,我们个人利益受损的时候,往往就会心态失衡,。

这个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的防疫能力也是有极限,以目前严峻的形势看,也确实会有早晚守不住的一天。

主要各地方的财政、人力、物力也都到了极限,民众也很疲惫了。

我之前是预期,我们可能明年春天之后,会开始逐步放开。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社会、舆论,是否已经做好觉悟和准备,去迎接放开之后大概率会出现的代价?

以我们当前的舆论乱象,我不认为我们已经做好这个准备。

现在呼吁放开的人,大都也没做好付出放开代价的觉悟。

我们需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实事求是。

面对清零和躺平无休止的争论,其实我也很累,心累。

所以,我现在尽量就是不参与清零和躺平的争论。

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心的建议我,不要写这方面的文章了。

但面对当前国内这么混乱的局面,我觉得我还是有责任去发出一些理性的声音。

不过,我也是需要保护好自己。

所以,我后面分析疫情,会以分析国外疫情数据和研究为主。

我能做的,就是去帮大家做好预期管理。

这样,不管我们后面防疫政策如何变化,我们也都能保持比较好的心态。

至少有一个心理准备和预期,也不容易出现轻视,可以积极做好个人防疫。

我人微言轻,能说的,能做的也不多。

我只能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尽量理性辩证的和大家一起思考。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网上在职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返回列表
上一篇:惠州mba考研辅导2022已更新(刚刚/资讯)
下一篇:江门在职考研辅导班费用多少2022已更新(刚刚/资讯)